中新网合肥12月8日电 (许文峰 徐承泽 席静玉 张婷婷)12月8日12时,随着首列装载377辆商品车的47822次货运列车从合肥派河港铁路物流基地鸣笛启程,标志着新建合肥派河港铁路物流基地开通运营。
该列货运列车采用JSQ型铁路货物车辆,专门运输商品车,具备单批运量大、装卸效率高、运输成本低等优势。商品车可直接驶入车厢,无需安装托架,每节车厢可装载9至13辆汽车,是合肥派河港铁路物流基地重要运输车型之一。
首发列车司机确认信号。 汪晨 摄
合肥派河港铁路物流基地项目自恒通专用铁路厂内站西端接轨至新建派河港站,新建正线长约3.5公里,投资总额约10亿元。项目于2022年底进场施工,建设单位合肥铁路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协同中铁上海设计院、中铁上海工程局、上海华东监理等参建单位,科学统筹谋划,克服总体工期短、迁改难度大、施工任务重等困难,全力确保实现铺轨、与正线贯通等重大节点目标,并顺利通过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组织的静态验收、初步验收、运营安全评估。
小汽车排队驶入JSQ型铁路货车。 吕晋 摄
合肥派河港铁路物流基地为综合性公铁水联运货场,是合肥派河国际综合物流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货运、工务、通信、信号、电力、信息、车辆、房建等专业设备设施。规划面积约917亩,其中铁路货场占地约672亩。终点站派河港站设有正线1股、到发线2股、货物装卸线4股。其中集装箱货物装卸线2股,作业有效长780米;怕湿货物线兼小汽车装卸线2股,作业有效长450米,可满足整列装卸条件;同时,预留到发线2股、装卸线2股。该物流基地货源直接吸引范围为合肥市经开区,辐射合肥市乃至周边区县。
作为合肥派河国际综合物流园三大板块之一,合肥派河港铁路物流基地是合肥立体联动物流体系中的重点工程。该项目建成运营后,通过多式联运方式实现铁路与水运、公路的有效衔接,解决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合肥市制造企业物流运输“最后一公里”难题,对于助推合肥都市圈建设和港铁融合发展、完善我国中部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完)
中新网上海12月8日电 (浦帆)淀山湖堤防达标及岸线生态修复工程(二期)8日在淀山湖畔正式开工,标志着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进程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淀山湖地处太湖流域东南部,是太湖流域第二大省际边界湖泊,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一河三湖”生态格局中横跨上海和江苏的核心跨界水体。
淀山湖堤防达标及岸线生态修复工程(二期)效果图。 上海市水务局供图
据上海市水务局介绍,淀山湖上海段岸线总长31.3公里,约有17.7公里岸线尚未系统整治,计划“十四五”期间分三期完成。二期工程全长约3.87公里,主要内容包括新改建堤防和贯通防汛道路等内容,计划于2025年5月底建成。
据悉,该工程是示范区重大项目和示范项目。总体布局结合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上海、江苏两地不同的湖泊岸线功能、腹地肌理和土地利用情况,设计风格与周边风貌相协调,紧扣“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期工程以“白鹭伴水,轻盈田园”为特色,以堤防达标和岸线生态修复为核心。设计中充分考虑淀山湖整体风貌布局,打造融合文化创意、水乡文化的创新滨水空间。
工程建成后的景观主题。 上海市水务局供图
此外,该工程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工程范围内的原有绿化的保留利用,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整治提升,最大限度提升景观绿化品质。
项目建成后,将实现淀山湖西部岸线堤防达标和岸线生态修复,充分融合生态绿色和水乡文化,深入挖掘河湖生态、公共服务和文化传承功能,提升淀山湖沿线生态品质,进一步打造世界级著名文化生态湖区,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完)